林义旻一直珍藏着父亲在抗战时期所写的家书。白继开摄
“为着国民的责任,我不能逃避这国家兴亡神圣的战争。我违背你的嘱咐,我承认我不能尽孝……”“三月底在缅中战争结束最后的一役,追击败退的日军,受到逆袭。儿不幸受重伤十六处,出血过多,当时死去,幸救治迅速,在缅甸医院治疗四个月,动两次手术,痛苦自不待言……”
83岁的林义旻颤抖着双手,再次展开那封泛黄的家书。信纸上的墨迹早已褪色,但遒劲有力的字迹仍清晰可见。时隔90多年,依然能感受到写信人、他的父亲林正亨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为国尽忠的决绝与对亲人的深深愧疚。
这是1934年10月30日林正亨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信里详细记载了他当年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战争的心路历程。“我从家书中读懂了父辈的牺牲。”林义旻说。
1915年,林正亨出生于台湾第一家族台中雾峰林家。其祖父林朝栋抗法保台,父亲林祖密散尽家财支持孙中山革命。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林正亨为了抗日救国,毅然放弃了钟爱的美术学业,前往南京报考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39年军校毕业后,林正亨参加了广西昆仑关大战。当时,他率领情报排30多名士兵在日军包围中死战突围,打了4天4夜,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但他毫不退缩,成功传递了重要情报。
1944年初,日军占领湖南长沙,不久衡阳陷落,日军逼近陪都重庆。全国掀起抗日热潮,林正亨热血沸腾,想参加远征军赴缅抗日。
“当时我母亲正怀着第二个孩子,不想让父亲去。但父亲说:‘没有国,哪来的家?我去缅甸抗日,你们投亲靠友吧!’他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林义旻的声音有些哽咽。
在缅甸战场,林正亨担任远征军学兵总队炮兵团指挥连连长。他率领部下跟随炮兵团深入敌后,找到敌人的驻处和炮兵阵地,用无线电把坐标通报给炮兵团,让火力覆盖敌阵地,消灭敌人。
在最后一次战役中,林正亨带领的连队被日军包围,子弹和手榴弹都已用尽,他抄起步枪与日本伞兵拼刺刀。在激烈的搏斗中,林正亨的脸被马刀砍伤,双手筋被砍断,骨茬都露了出来,但他依然奋力拼杀,最后,身负16处伤,晕倒在战场上。幸运的是,他的同学发现他还有一口气,将他背到后方医院,经过2次大手术和4个多月的治疗,他才得以康复,但因伤了筋,手再也握不了拳。
养伤期间,林正亨给母亲写下这封长信。他在信中写道:“在这神圣的战争中,我可算尽了责任。请母亲不要为我残废而悲伤,应该为家族的光荣而欢笑,你并没有为林家白白教养了我,我现在成了林家第一勇敢和光荣的人物。”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正亨回到重庆。他发现在前方将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战时,国民党权贵们却在后方过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后来,他在朝天门码头看到地痞流氓欺压百姓、国民党特务横行霸道的情景,思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认识到,“将来中国一定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天下!”
1946年,林正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谈判破裂后,组织上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参加新四军;二是回台湾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林正亨考虑到自己的条件,决定回台湾从事革命工作。他被派到台湾警备司令部劳动训导营当教官。1947年2月28日,台湾发生著名的“二二八起义”,林正亨作为中共地下党成员,组织工人纠察队带领工人维持秩序,并到台中参加了武装斗争。
1949年8月18日凌晨,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林正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50年1月30日,他一路高呼着“祖国万岁!人民万岁!”在台北市郊的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5岁。
“囚车经过我家门前,父亲大声喊我母亲‘保珠,快出来,我要上刑场了,保珠!保珠!’等我母亲跑到刑场,父亲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讲到这里,林义旻再也忍不住掩面而泣,泪水从他的指缝间渗出。
在牺牲前,林正亨在狱中分别给母亲和孩子写了信。在给儿子林义旻的信中,他殷切地教导儿子要懂事、学礼貌、孝顺奶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给老母亲的诀别书中,他写道:“尤其是我,想到父亲的过去,我须提起双重的责任,所以我踏上父亲的道路——苦难与牺牲,这是崇高的品性和无比的光荣。妈妈您用不着悲伤,也不用为我担忧。生,要为责任艰苦牺牲奋斗;死,是我们完成了责任。”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我犯错时父亲会用鸡毛掸子打我。但后来我看到他在狱中给我剪的纸花,还有给我写的信,我才深刻理解了父亲对我们的爱和期望。”林义旻收藏着4封父亲的家书,轻抚家书,父亲那个伟岸的身影,仿佛从未远去……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代丽丽
翔云优配-股票配资工具-股票配资正规靠谱的公司-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