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噪音扰民到静音街区,从单车围城到秩序井然,从一位老人的走失到全街温暖守护……9月12日,莘庄镇召开“焕XIN·赋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创新实践交流会,网格工作者、商户代表、新就业群体代表一同探讨半年来网格治理的实践心得,闵行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和来自市委党校的专家也来到现场赋能指导,共同书写关于破解网格治理难题的“莘庄答卷”。
破墙暖心:以“温度”织密社街共治守护网
在闵行区水清路,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奶奶牵动了整个街区商户的心。
从服装店、药店到水果店,店主们自发织就一张守护网,每当老人出现在街面,大家便默契看护、及时联络,自发形成有序温暖的响应机制。
这是莘庄镇社街联动治理模式下的一个暖心缩影。今年以来,莘庄积极推动墙内与墙外治理资源深度融合,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动,有效打破空间界限,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治的互融互通新格局。
如今,对老奶奶守望相助的这份善意,正在水清网格不断蔓延,演化成持续回馈网格治理的喜人景象:药房每月免费为居民测血糖量血压,理发店开展老人爱心义剪,助听器店走进社区提供免费检测,照相馆则为退伍老兵拍摄军人照……沿街商户以专业服务嵌入治理网络,商业街成为居民信赖的“暖心街”。
为推动商户与居民从“相邻”到“相亲”,莘庄各网格积极搭建共建共治桥梁。比如,康城网格逐步形成“季度大型主题市集+月度灵活邻里市集”的常态化服务机制,水清、莘光、沁春等网格推出年货节、莘光集市、主题市集等,真正实现便民“零距离”、治理“有温度”。
商户代表夏东先感慨地说:“网格平台不仅帮助我们推广产品,更提升了我们在社区中的公信力和认同感。”
人人参与:以“广度”汇聚多元治理新动能
各方力量不断汇聚,持续为网格治理注入新动能。
其中,莘庄商务区等网格通过组建“路管会”、推行“移动网格员”等机制,有效激发企业、白领、商户、新就业群体等多元主体“我的网格我负责”的主人翁意识,织密了一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治理网络。
莘光网格则通过设立“暖心就餐点”和休憩空间,关爱城市一线工作者,以实在举措吸引更多人成为“街区合伙人”。同时,通过策划“商户让利・居民受益”等活动,推动商户与社区联动,实现互惠共赢,持续扩大网格治理“朋友圈”。
为进一步激励多元参与网格治理,今天的交流会集中表彰了一批“暖新企业”与“暖新商户”。
据介绍,眼下,该镇已有越来越多的超市、美发店、咖啡店、烘焙店等商户积极加入反哺网格的行列,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歇脚、饮水纳凉、应急充电等服务。他们的角色正从“被管理者”逐步转变为“街区合伙人”,服务范围不断延伸,从“门前三包”走向社区角落,真正实现与社区的深度融合。
会上还表彰了莘光街区、沁春街区2个“友好街区”,水清一村、绿梅三村、莘东两湾苑、康城社区4个“友好社区”。它们既是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示范标杆,也是探索网格治理新路径的生动样板。
现场还发布了“莘”骑士·益起来志愿服务行动,将快递、外卖小哥纳入网格治理体系。小哥们通过“随手拍”反映市容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参与志愿服务即可获取积分,兑换实用奖品,让治理参与有回报、有温度。
机制创新:以“精度”解锁网格治理密码
在网格治理微论坛上,一批街区书记和网格人员直面治理痛点,分享以创新机制破解难题的实践与思考。
比如,春申网格依托“1+2+8+N”双核协调机制,有效破解非机动车乱停放顽疾;
莘松网格推出“星级商户”评比和“路段公约”共建机制,推动商户自我管理,跨门经营投诉显著下降;
莘庄网格推动备案管理商户“外摆位”,在规范市容的同时保留商业活力;
莘光网格有效整合8大员、一体化管养单位、下沉干部等力量,建立“按需包干、全域走访”机制,不断增强前端发现和矛盾预警能力,实现“未诉先办”;
沁春网格通过细分人群需求,将网格阵地转化为“民情前哨”与“服务基站”,实现服务零距离、诉求快响应,显著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机制创新,带来治理效能提升。据统计,今年3至8月,莘庄镇12345热线投诉举报类总量同比下降11.12%,其中街区同比下降12.1%,居民区下降23.1%。静音街区、零投诉路段等专项治理成效突出,广场舞、小喇叭扰民等投诉大幅减少,部分区域甚至实现数月零投诉。商户参与度、居民满意度逐步提升,网格治理逐步从“处置问题”向“营造环境”转变。
翔云优配-股票配资工具-股票配资正规靠谱的公司-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